開學了,朋友家的孩子進了幼兒園,這個小家伙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成為全家人牽掛和議論的話題。
第一天,老師就發(fā)了一封非常“正規(guī)”的表揚信:在幼兒園喝水、進餐、游戲方面都表現(xiàn)得特別棒!落款是這個班的全體老師。不用說,這封不長的表揚信,讓家長對幼兒園有了最初的好感。
又過了三天,老師發(fā)來孩子的生活詳情:上午去了三次廁所,午睡時哭了一會,然后睡著了,牛奶喝光了,包子吃完了,等等。家長歡喜之余,擔心又來了:上午去了三次廁所,是不是喝水多了啊?孩子睡著了,怎么沒脫里面的衣服???孩子吃得慢,包子涼不涼啊……諸如此類,都想著能夠問問老師,提醒一下老師,擔心萬一有些地方?jīng)]有照顧到。
我告訴朋友,沒有必要什么都問老師。喝水、吃飯、睡覺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本領,老師的照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孩子也要適應與家庭不一樣的環(huán)境,要相信幼兒園、相信老師、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
接下來的幾天,老師依然盡可能向家長傳遞著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信息:游戲的視頻、吃飯的照片,還有一周的菜譜等,透露出對孩子的鼓勵和關愛??吹贸鲇變簣@的安排很豐富也很緊湊,每項活動都蘊含著幫助孩子學習同伴交往、學習語言交流、學習表達情緒等目標。老師在繁忙照看孩子的過程中,還要騰出時間來發(fā)給家長一些信息,幫助家長減緩分離的焦慮。
看著孩子一天天開心起來,家長焦慮的心也逐漸安靜下來。
與幼兒園一樣,小學生家長也有種種焦慮和百樣“問題”,希望老師能夠詳細“告知”以及隨時“照看”。其實,解決這些焦慮的最佳辦法就是:相信老師,敬重專業(yè)。
相信老師,減少干擾
要讓老師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到學生身上,而不是花心思去回答家長的百樣問題。畢竟,在一所學校里,最大的資源就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注。所以,每年的新生家長會上,我都會給家長提個要求,在剛開學的第一個月里,盡量減少“今天孩子在學校怎么樣啊”“上課能不能坐得住啊”之類的問題。要為教師營造一個安全、靜心的環(huán)境,讓老師能夠全身心地去關照每一個孩子。有些時候,因為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視角差異,會帶來一些認知上的不一致,容易陷入大人間的糾結(jié)和煩惱,這會讓老師擠出很多時間去“處理我們大人之間的事”。
在學校,最大的資源就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注,支持老師的教,就是支持學生的學。要相信老師會專業(yè)地關照每個孩子,幫助每個孩子在群體中獲得積極感受。雖然每個孩子發(fā)展的程度不一樣,但老師都會給予積極的關注和耐心的幫助,會邀請家長一同行動。這個時候家校協(xié)力的核心是幫助支持孩子。家校的良性互動,是孩子成長的最佳環(huán)境。在專心教學的日子里,老師會耐心觀察發(fā)現(xiàn)不同孩子的特點,尋找并嘗試各種不同的適宜的方式。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就蘊含在與學生相處的積極互動之中。
相信專業(yè),堅定方向
老師會專業(yè)地指導孩子解決在成長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要知道,遇到問題也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時機。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在諸如吃虧、栽跟斗、受委屈、犯錯誤、失敗、欲求得不到滿足等經(jīng)歷中獲得自我反思和情緒管理的密碼。這些成長的寶貴體驗,往往不是大人簡單的給予,而是成長過程中的歷練。學生學會對共同生活規(guī)則的遵守,學習對同伴的尊重并友好相處,學會聽從老師指令、按規(guī)則做事等,都是在公共生活中最真實的學習。而且這種學習并不僅僅局限在開學的前兩個月,而是要延續(xù)六年,甚至一生都在學習之中。
所以,家長要學會減少對孩子過度的替代和安排。因為,這樣往往會讓孩子在強大的家長面前失去自我,變得膽小、退縮、依賴。讓孩子從小能夠經(jīng)歷一些大事小情的處理、做決定,孩子的成長才更為堅實。
家長面對的是孩子個體,而老師面對的不僅是個體,還有孩子群體。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更為專業(yè),既看到個體,更幫助孩子在群體中共同成長。所以,家長要尊敬老師的專業(yè)主張,創(chuàng)設家校價值觀相一致的生長環(huán)境,孩子才能夠不糾結(jié)、不懷疑、不搖擺,堅定地向上生長。
相信教育,形成合力
在學校,老師給學生傳遞的是“核心價值觀”。這是超越家庭格局的大教育觀,是社會共識的基礎,更是孩子走向社會后獨立自主的精神之鈣,是形成信仰的基石?;€(wěn),講的就是要形成一致的價值導向。
我們期望孩子能夠內(nèi)心堅強、能夠上進、能夠擔當,這些期望的“堅強、上進、擔當”的良好品質(zhì),恰恰是通過生活學習到的。尤其在面對問題時,要給孩子機會,鼓勵并加以指導,讓孩子自己學習如何處理、怎樣解決。也許結(jié)果會與我們期待的有些差異,但這恰恰是孩子自己學會做決定的良機。家長不要自己沖在前面,替孩子搞定一切。畢竟,成長是父母替代不了的事情。
家庭里每個人的價值取向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孩子。正在成長中的兒童,需要引導,而不是不加選擇和屏蔽的“浸染”,因為孩子的思想正在萌芽,沒有能力分析處理復雜的現(xiàn)象。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一些“小大人”般的孩子,目光中少了那份童年最珍貴的純真與好奇。因而我們常常說“要保護孩子那顆純真之心”,也就是這個道理。
上學之后,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已經(jīng)不局限在家庭里的4-2-1結(jié)構的圈子里了。家庭成員、家校之間保持教育價值觀的一致,形成主動而又自然的教育合力,能夠為孩子的成長打下穩(wěn)固的根基。從更大范圍看,將來我們的孩子不僅要成為家里那個能夠“指望得上”的人,也要成為將來工作中、單位里“靠得住的”那個人,更是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進程中“立得住”的時代新人。
從小家到大家,道理是一致的,也是彼此可以印證的。
(劉可欽 作者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文化分會理事長、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原校長)
《人民教育》2022年第21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