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次次走進學生家門,日行15公里山路,足跡遍布學校服務的4個村的每個角落;他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扎根大山,因地制宜引入合適的教學方法,把創(chuàng)客教育帶入庫區(qū);他注重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每一位教師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他教過的學生有180多人考上大學,其中不乏返回家鄉(xiāng)一同駐扎鄉(xiāng)村任教的青年教師……
獲評2024年度“全國最美教師”的彭玉生是湖北省丹江口市龍山鎮(zhèn)彭家溝村小學校長。28年來,他堅守庫區(qū),用知識的力量點亮山里孩子的未來。
用家訪敲開學生的心門
彭玉生今年47歲,是龍山鎮(zhèn)彭家溝村人。1996年師范畢業(yè)后,他放棄了去城里任教的機會,毅然選擇回到大山,進入彭家溝村小學,擔任五年級1班的班主任,教數(shù)學、科學和音樂。
龍山鎮(zhèn)彭家溝村是鎮(zhèn)中最為偏遠的村落,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仿佛一座孤島。從1958年丹江大壩開建,到2007年再次實施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彭家溝村村民們幾經(jīng)搬遷,彭家溝小學由一個完??s編為一個教學點,但他從未想過離開。
他所在的彭家溝村小學如今只開了3個班。1個幼兒班、1個一年級班、1個四年級班,一共15名學生、5名老師。彭玉生既是校長,也是老師。20多年來,彭玉生始終堅守“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每個學生的情況在他心里都有一本賬。“學校留守兒童多,還有不少是單親家庭,特別需要關愛?!?/p>
1999年秋季開學,彭玉生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學生小琴(化名)沒有到校。當天下午,他就找到小琴家了解情況?!安蛔x了,她到十堰‘抱娃子’(當保姆)去了。”小琴的父親解釋到。隨后,彭玉生從小琴同村的小伙伴那里得知,小琴還在村里,她父親撒了謊。其實是因為家里經(jīng)濟困難,不想供孩子上學了。
之后彭玉生多次登門,直到第四次,彭玉生對小琴父母說:“孩子的學費我來墊,不讓家里拿一分錢?!边@一次,小琴終于回到了學校。
像這樣的事,彭玉生做了不少,錢也沒少“墊”。他說:“知識改變命運,讓每一個孩子走進課堂學習知識,就相當于給他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28年來,彭玉生家訪的足跡,遍布彭家溝村的溝溝岔岔。他先后勸返50多名面臨失學的學生,并用微薄的收入資助了40多名學生。從彭家溝小學走出的孩子,有180多名考上了大學,其中不乏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
讓孩子成為教育的主角
“土地是小花的家、橘子樹是知了的家、石板是蜈蚣的家、我的肚子是肉包子的家、媽媽的心是我的家?!边@是彭家溝村小學二年級學生段欣怡寫的《家》。在學校的詩歌社團里,每個孩子都寫出了屬于自己的詩。
如何讓庫區(qū)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樣,享受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彭玉生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為孩子們厚植學習的沃土。
作為科學老師,彭玉生推崇“無邊界課程”,打破課堂地理位置的限制,讓孩子們在自然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他開設了《四季自然》課程,把科學課題搬到了雨后的山坡、夜晚的操場、農(nóng)民的地里、村民的加工房。為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做”中學與“創(chuàng)”中學,彭玉生還就地取材開展“自制玩具研究”,撿起碎瓦片做陀螺,摘下扁豆夾做口哨,撿起廢紙折飛車……
積極引進創(chuàng)客教育,彭玉生想方設法聯(lián)系到華中科技大學,募集了10套蘿卜頭機器人,帶著老師們一起鉆研創(chuàng)客課程,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搭積木、玩編程。目前,學校還開設有平板編程、智能汽車、航空航模等一系列特色課程,創(chuàng)客課程成為培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助推器”。省電教館工作人員參觀時感慨地說“沒想到這么偏遠的教學點,竟然有機器人課程!”
作為校長,彭玉生堅持“不唯分數(shù)唯成長”來評價學生。彭家溝小學的孩子們都有一本“成長銀行存折”,存折的“存款”可以是不愛笑的娃娃,更愛笑愛說了;愛畫畫的娃娃,美術越畫越好了;寫詩的孩子,寫出了大家沒看到的小細節(jié)……“存折”上記錄著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昂⒆觽冊谛@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一個快樂的人、成長中的人,能與自己、他人、自然友好相處的人?!边@是彭玉生常掛在嘴邊的話。
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并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彭玉生還獨具匠心地開設“看看我的家鄉(xiāng)”課程,引導孩子們走進大山,用詩歌、繪畫、音樂等展現(xiàn)對家鄉(xiāng)的喜愛。這些作品多次亮相央視等媒體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庫區(qū)孩子們的風采和才華。
幫教師走向個性化發(fā)展
“點亮一名教師,就能點亮一群孩子”。彭玉生任校長以來,致力于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多次組織教師外出培訓,鼓勵他們參加各類教學比賽。他常說,經(jīng)費再緊張,也不能耽誤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彭家溝村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陳雙,2015年從漢江師范學院畢業(yè)后,曾在杭州打工數(shù)年。2022年,她通過招考進入彭家溝小學工作。起初,她不太愿意到這樣的村級小學工作。“我開始是想到鎮(zhèn)上的學校工作,來到這里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環(huán)境很適合年輕教師成長。”陳雙介紹,平時學校有機會就會組織教師進行培訓,“今年暑期,學校送我到廣州參加培訓,收獲不小?!?/p>
讓人人成為主角,為人人提供舞臺。學校為教師組建了“成長共同體”,建起了“打卡圈”,通過師徒結(jié)對、青藍工程等共伴成長的路徑激發(fā)每一位老師的潛能。近幾年來,老師們先后爭取到了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學習培訓的機會。通過培訓,每位老師都將自己的所學開發(fā)成一門特色課程:編程、航空航模、閱讀、詩歌……就連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也能熟練運用平板電腦上課。
蔡明鏡老師被選為網(wǎng)師向全國學生授課;張一鳴老師鉆研美術知識,研究適合鄉(xiāng)村兒童的美術課程,被評為明星教師;石智慧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航模課程,進行科技的探究……“彭玉生獲評全國模范教師,蔡明鏡也獲評中國好人。一個庫區(qū)教學點有了兩名老師獲得國家級獎勵!”師生們感到很驕傲,紛紛豎起大拇指。
彭玖生曾經(jīng)也是彭玉生校長的學生,因為彭校長的幫助,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大學畢業(yè)后,他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成為彭家溝小學的一名教師。他說:“是老師的幫助,讓我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也要像老師一樣,幫助更多家鄉(xiāng)的孩子學到知識?!保ㄖ袊逃龍?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尚紫荊 馬穎丹 衛(wèi)瓊雨)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