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啊,我們都知道,他現(xiàn)在就在茶園里!”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上黨鎮(zhèn)墅山村的農戶們一提起劉星星,都仿佛自家人般熟稔。
劉星星是一名“90后”茶場技術員,從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畢業(yè)后,劉星星來到了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上黨三泉茶場工作,主要負責茶園的種植管理、茶葉的生產加工、品種引進和品質把控,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種茶、采茶、制茶一條龍服務”。扎根茶場7年來,劉星星致力于技術研發(fā)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量,為當?shù)夭柁r宣講科學種植、機械化耕種等茶樹種植關鍵技術。現(xiàn)在的他,榮獲“江蘇省技術能手”“江蘇省農業(yè)技術能手”“江蘇省五一創(chuàng)新能手”等多項榮譽,也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茶場生產負責人。
劉星星在三泉茶場的辦公室中喝茶。
一芽一葉
從“愛茶人”到“種茶人”
如何走上了“種茶”之路,還得從劉星星小時候說起。
在農村長大的劉星星從小就開始好奇,“為什么插一根莖就可以長出一窩紅薯?”“為什么茶苗栽下去就能種出幽香的茶葉?”帶著這些疑問,他報考了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習茶藝專業(yè),這也是江蘇最早開設茶專業(yè)的高職院校。
“我報考的是茶藝專業(yè)。我以前理解的茶藝可能就是泡茶這類表演性質的東西。入學后我才發(fā)現(xiàn),茶藝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藝其實涉及一切跟茶相關的活動,包括種植、生產、加工,還有文化和習俗等。”從茶樹栽培、茶葉加工、茶葉審評與檢驗,到茶葉市場營銷、茶葉包裝與儲運、茶葉品質化學,還有現(xiàn)代商務禮儀等等,豐富的專業(yè)課程讓劉星星對各種茶的生產現(xiàn)狀,品質特征和文化內涵更加了解,也加深了他對這片東方樹葉的興趣。
對于劉星星來說,種茶不僅僅是播種、澆水和采摘,更重要的是要由衷地喜愛茶。
“我每天都要喝上三到四杯茶,他們經常講喝茶就睡不著覺,但對我們來說,是不喝茶睡不著覺。”劉星星的一天,總是從茶開始的。每天早晨,給自己泡上一杯清茶,再去茶園走走,在茶葉清香的浸潤中,觸摸茶樹的嫩葉,看看茶樹的長勢。
一走進茶園里,劉星星便打開了話匣子。“一棵茶樹,從種下到正式投產,大概需要3-5年的生長時間?!眲⑿切且贿厵z查著茶樹的生長情況一邊說道,“茶葉不等人,不同溫度、時間都在不斷變化,短的芽變大后,口味就會變。為了追求品質,我們在春季時都要跟時間賽跑。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我卻樂在其中,看著在清明前產出高品質的第一批好茶,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劉星星(左)積極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請教溝通。
爐火純青
茶里磨出“真功夫”
擇時而采,趕時而制作,隨季而品。不同的茶,都有著自己的時間軌跡。而從對茶的向往,到親手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茶,劉星星也在不斷地探索。
江蘇鎮(zhèn)江作為茶葉主產區(qū)的最北端,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賦予了茶葉內含物豐富的鮮爽口感。劉星星所帶領的團隊現(xiàn)在正在做的就是在生產當?shù)?/span>名優(yōu)綠茶的基礎上,引進新品種,以此做技術上的革新。
“我們現(xiàn)在做的就是嫁接一些其他產區(qū)的工藝,比如說烏龍茶的搖青、福鼎白茶的微雕技術等,把它運用到我們這邊的紅茶和綠茶的生產上面,來進一步提高我們茶葉的品質。”劉星星說。
花香型紅茶是三泉茶場的明星產品。對于花香型紅茶的生產來說,最核心的就是控制溫度。“一旦溫度過低,茶葉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甜香蜜香的感覺。如果溫度過高,茶葉很容易出現(xiàn)一種焦糊味。”一談起剛開始引進武夷山地區(qū)的花香紅茶生產技術時遇到的難題,劉星星忍不住嘆了口氣。“當時我對茶葉的了解還不深入,光照、溫度、水分等幾乎完全采用當?shù)氐膮?shù),結果生產出來的產品遠遠達不到標準。”在當?shù)貙<业膸椭?,劉星?/span>對生產參數(shù)進行反復多次調整,并且在引進外地的工藝基礎上嫁接了一些當?shù)氐墓に囘M去,經過了無數(shù)次實驗,才有了現(xiàn)在的花香型紅茶生產技術。
劉星星不僅僅專注于茶葉生產技術的研發(fā),也時常與周邊的茶農交流,主動給他們講授茶樹生長的喜好。當周圍茶農遇到問題時,他總是耐心講解,鼓勵他們嘗試新技術。為了進一步突破茶樹生長關鍵技術,劉星星還與母校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茶葉創(chuàng)新團隊、鎮(zhèn)江市農科所實施技術聯(lián)合,對傳統(tǒng)的加工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推廣肥水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切切實實通過科學種植提高了當?shù)?/span>茶葉產量和種植效益。“原來一畝田農戶就采到約5000元左右,現(xiàn)在通過我們的帶動,基本能達到7000元左右,解決了茶農們銷售的難點、痛點。”三泉茶場董事長張記昌說道。
劉星星(右)與茶農在茶園。
回味無窮
讓茶香飄進千家萬戶
“茶葉區(qū)別于其它作物的一個不同點,就是茶葉是以文化作為依托的。以茶文化為依托的茶行業(yè)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多年與茶葉打交道,也讓劉星星更加懂得了茶葉的價值和意義。茶葉不僅僅是飲品,更體現(xiàn)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種茶不僅僅是茶葉的生產,更是對茶文化的傳承。
“茶文化是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也一直致力于通過各類活動把茶文化更廣地傳播出去。”劉星星說道。近年來,劉星星所在的三泉茶場也在努力打造茶文化研學基地,幫助來到基地的學生們了解茶樹的品種、生長環(huán)境以及茶葉的采摘技巧、采摘方法和制作工藝,讓他們在實踐中領略茶的魅力。“希望年輕一代通過親身體驗和學習,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熱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劉星星說。
工作閑暇之余,劉星星也會回到學校看看,跟學弟學妹們交流學習和工作上的經驗,而他對茶的熱愛也正感染著更多的人。
23級茶藝與茶文化專業(yè)學生湯躍文畢業(yè)后想當一名茶藝師,“未來希望有一家自己的茶館,去更好地傳播中華茶文化。”他說。
在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像劉星星和湯躍文這樣的“愛茶分子”還有很多,他們都在各自的道路上,為茶香飄進千家萬戶而努力著。
“希望學生們學以致用,學有所成,一方面能夠扎根茶行業(yè),在事業(yè)上較好發(fā)展;一方面能夠更好推動我國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發(fā)展與傳播。”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茶學專業(yè)專任教師陳江飛說。
茶是包容的,在不同文化、不同群體的人手中,茶呈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可能性。而在種茶人的手中,這片幾經傳承、歷練、蛻變的“東方樹葉”,又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種茶人以茶為筆,書寫著不同的故事,茶葉的生命力也在茶文化的碰撞、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和茶科技的革新中綿綿不斷,煥發(fā)新生。(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彭詩韻 戚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