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5日進行的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決賽中,由范可新、曲春雨、任子威、武大靖組成的中國隊成功奪冠,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本屆冬奧會首金。
“歡呼聲中有一種別樣的自豪。”哈爾濱體育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奪冠陣容中,范可新、曲春雨和張雨婷是該校本科畢業(yè)生。作為一所以冰雪體育為主要辦學特色的院校,哈體院數十年來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運動員、教練員。
“學校還派出了48名教師服務冬奧會裁判工作,僅崇禮賽區(qū)擔任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項目的技術官員就有31名?!惫w院教師、北京冬奧會滑雪項目裁判張大德表示。
全力推動冰雪運動發(fā)展
創(chuàng)建于1956年的哈爾濱體育學院,2018年入選首批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培訓基地。多年來,該校堅持冰雪特色辦學理念,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精心培育冰雪運動專門人才、全力推動群眾冰雪體育發(fā)展。
資料顯示,在此前冬奧會參賽史上,中華健兒共獲得過62枚獎牌,其中哈體院師生獲得的獎牌占50%以上。在所獲得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14枚金牌中,哈體院師生獲得了6枚。
國家女子速度滑冰隊前隊員于靜,是我國歷史上速度滑冰女子獲獎牌最多的運動員。2019年退役后,于靜就職于哈爾濱體育學院冬季奧林匹克學院速滑教法教研室,開始了執(zhí)教生涯。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哈體院舉行了“體育強國 奮斗有我”世界冠軍于靜事跡宣講活動。于靜分享了自己的運動生涯,全校學生通過線上直播觀看了活動。
“雖然不是運動員了,但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依然能為奧運會服務,為北京冬奧會作貢獻。”于靜說,她接到了3份邀請函,參與電視、網絡關于北京冬奧會的節(jié)目直播,擔任現場解說嘉賓,以另一種方式感受冬奧會賽事的“速度與激情”。
智能冰場助力“中國短道”
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貢獻“龍江力量”,是所有哈體人的心愿。
哈爾濱體育學院先后有近百名師生投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備戰(zhàn)工作,實現北京冬奧會7個大項的人員全覆蓋。其中包括冬奧組委特聘專家1人、國家隊教練員6人、冬奧組委6人、賽時工作人員15人、國內技術官員48人、速滑比賽解說員1人、制冰師3人,7名運動員獲得參賽資格,在北京冬奧會中的人才貢獻率居全國體育院校之首,彰顯了哈體院在冰雪運動領域的人才優(yōu)勢。
“我們不僅承擔著教學、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等多重工作任務,還利用科研技術輸出深度參與北京冬奧會,為各支冬季項目國家隊備戰(zhàn)冬奧會提供了大量人才和科研支持。”哈體院體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嚴力說。
嚴力從事智能冰場相關研究已有10年,他和團隊一直負責短道速滑國家隊的科研工作,通過打造智能冰場,幫助中國短道速滑健兒提高競技水平。“從最初的數字冰場到如今的智能冰場,水平越來越高,未來我們將做到智慧冰場?!眹懒Υ耸肿孕拧?/P>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黑龍江冰上基地、北京首鋼體育館和北京首都體育館3座智能冰場。智能冰場的研究成功,破解了部分冬季項目運動員競技表現能力提升的關鍵技術,尤其是相關指標的測算,便于運動員和教練員及時掌握訓練效果、體能分配情況和比賽技戰(zhàn)術狀態(tài),將使我國運動員的運動訓練更加科學有效。
為冰雪運動輸送后備人才
冰壺被稱為冰上象棋,需要腦力與體力的結合。
起身,滑行,出手,投射……一系列動作優(yōu)雅流暢。日前,在哈爾濱市最大的冰壺訓練場上,17歲女孩楊旭在認真練習冰壺。
“雖然很多人不能參加冬奧會,但可以在冰場上訓練,用行動為冬奧助力。冰壺基地通過承辦各級冰壺賽事,為冰壺訓練隊提供服務,并輸送后備人才?!惫w院冬奧學院副院長穆亮說。
在國家殘疾人冰上訓練基地,國家輪椅冰壺隊正在備戰(zhàn)冬殘奧會?!瓣爢T們正在積極備戰(zhàn)冬殘奧會。他們的狀態(tài)現在非常穩(wěn)定,大家都在積極備戰(zhàn),爭取在冬殘奧會上取得好成績?!惫枮I體育學院教師、國家輪椅冰壺隊主教練岳清爽說。
在中國冰壺界,岳清爽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曾率領國家隊奪得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金牌,實現了我國冬殘奧會金牌、獎牌零的突破。在哈爾濱體育學院任教以來,岳清爽承擔了本科學生冰壺專修、選修和必修的各類專業(yè)課程,年平均教學工作達到400學時,致力于教學科研訓練,潛心授業(yè)傳技育才,參與了“冰壺專項訓練方法與手段的研究與應用”“我國優(yōu)秀女子冰壺運動員戰(zhàn)術能力研究”“我國冰壺運動戰(zhàn)略布局研究”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的研究。
“作為黑龍江人,能夠為冬殘奧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我非常榮幸,也非常開心?!痹狼逅f,她與輪椅冰壺隊充滿希望,有信心在家門口的冬殘奧會上取得好成績。
《中國教育報》2022年02月12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