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不少平臺的志愿時長被明碼標價,廣為售賣,學生及家長只要支付一些費用,就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輕松獲得志愿服務時長。在某網絡平臺上,以“時長、志愿、高中生”等為關鍵詞搜索,便會出現不少宣稱可幫忙刷時長的用戶。有的賣家自稱“志愿北京”,并給出“5元錢1小時”的價格。甚至有的購買所謂15元或30元的“志愿者時長馬甲”,便可獲得“志愿中國”平臺相應的服務時長。本意是促進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培養(yǎng)互助習慣的志愿服務,卻不承想成了被標價出售的“商品”,這不免讓志愿活動變成一門生意。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f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勞動共6 學分,其中志愿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小時。也因此,40小時的志愿服務成了高中生的一項“硬要求”。志愿活動對成長中的高中生而言大有裨益,不僅可以調節(jié)略顯枯燥的高中學習生活,同樣可以奉獻愛心,在社會服務中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
但售賣志愿分的行為,卻讓志愿活動變了味兒。用購買獲得時長,再用假服務拿到真學分,這樣投機取巧的“志愿活動”,不但無法起到任何實際作用,反而會給成長中的高中生帶來不好的示范。各種違規(guī)獲取的時長,一經舉報被查實,就會被特殊標記,影響個人相關記錄。從任何一個維度來說,這樣的行為都不該被提倡,需要被嚴厲禁止。
從媒體調查的情況來看,在相關平臺上成為志愿機構發(fā)布項目的難度并不大,而這中間又有利可圖,個別志愿組織便做起了出售志愿時長的生意。對于這類違規(guī)開設志愿項目的組織,必須加強審核,敦促其合法合規(guī)運行,對于售賣志愿時長的行為要及時處理。
有需求才會有市場。在逐漸變味兒的志愿活動中,不能只關注違規(guī)出售時長的行為,更得關注為何志愿服務會變?yōu)橐恍W生和家長的“負擔”。對于部分學生和家長來說,40小時的志愿活動并不那么容易。盡管學校會組織相應的志愿活動,但只有學校的安排恐怕還不夠,學生們仍然需要自發(fā)參與社會志愿服務。而能參與什么項目,怎么參與這些活動,何時參與等,學生和家長需要認真設計和規(guī)劃。
為了避免志愿活動成為“負擔”,造成學生和家長“走彎路”,要拓展提升青少年志愿服務項目,讓青少年有更多參與志愿服務的機會和平臺,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成長成才。
學生和家長都需要正確理解志愿活動的內涵。對于部分家長和學生而言,不能眼高手低,看不上身邊的志愿活動,認為身邊平常的志愿活動缺乏技術含量。實際上,任何崗位和志愿活動都是一次鍛煉,參與志愿活動,正是在平凡的服務中實現個人成長。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3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