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舉行。結合往年研考實際情況,有專家指出,今年棄考人數(shù)或?qū)⑦_到百萬。此現(xiàn)象引發(fā)輿論關注,“考研棄考潮”被一些自媒體熱炒。
主持人語
考研已成為當下大學生無可回避的熱門話題。前有“報考熱”,今有“棄考潮”,當面對考研這個人生選項,大學生們該采取功利心態(tài)、從眾心理,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與規(guī)劃?如何看待“棄考潮”?學校、社會又能為此做些什么?本期圍繞考研“棄考潮”現(xiàn)象展開評論,三名來自深圳大學的本科生見仁見智,分享了他們的思考。
尊重個人選擇才是真
沈光萍(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2021級本科生)
當“考研熱”遇上“棄考潮”,社會的目光往往聚焦在中途放棄的考生身上。有人指責棄考者變相浪費了社會資源,有人批評棄考者信念不堅定、半途而廢。筆者認為,無論是努力一拼還是中途放棄,都是考生個人的選擇,社會需要予以尊重。
盡管官方尚未發(fā)布2023年考研人數(shù),但相關機構預測2023年全國考研人數(shù)或?qū)⒈┰鲋?20萬,打破今年457萬報考人數(shù)的紀錄。“考研熱”的背后,反映出大學生對于就業(yè)問題的擔心。國際大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就業(yè)市場上學歷的貶值等諸多因素,導致大學生就業(yè)難。于是,在就業(yè)這根指揮棒的引導下,許多大學生將讀研視為避風港,以此規(guī)避就業(yè)風險。
但考研人數(shù)年年攀升,錄取分數(shù)不降反升,考研實則難上加難。對于多次參加考研的考生來說,選擇考研不僅要頂著精神與身體上的雙重壓力,還要對抗競爭帶來的內(nèi)耗與痛苦。如此背景下,放棄也不過是一種選擇而已,當然無可非議。
更何況,考研不再是唯一出路,“考公”“考編”也吸引著不少大學生?!翱佳?就業(yè)”的雙保險套餐并不少見,在備考階段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棄考也是自然的選擇?!翱佳?留學”的兩手準備為考生提供了更多出路,經(jīng)過審慎衡量過后選擇出國留學,也自然是考生個人的選擇。說到底,就業(yè)是升學的指揮棒,選擇升學的目的還是為了就業(yè)??佳胁皇俏ㄒ怀雎?,在備考路上遇見更好的選擇,放棄也不過是一種選擇而已,無可非議。
對于考研者來說,無論是努力一搏,還是中途放棄,都是大學生自己的選擇,背后的原因千萬條,不可一概而論。社會應給予必要的尊重,而不是施加更多的壓力。
遵從內(nèi)心選擇 棄考不是終點
李潔彤(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2020級本科生)
考研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人折返,有人掛起繩索繞路。
出于本領恐慌,抑或避險意識,“先跟著走”成了不少大學生做出的反應。一些人選擇“逃避式考研”,將考研當作耗時間、等機會的過渡期。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曾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關于考研的調(diào)查,71.4%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決定考研或多或少有一些“逃避”傾向?!案摺币馕吨倭诵┆毩⑺伎?,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這也意味著在考研的獨木橋上,這群搖搖晃晃的人最容易被擠下來。不可否認的是,疫情影響下,每多一種不確定性,就多一個風險,大學畢業(yè)生在擇業(yè)上同樣趨于避險心理,選擇單一化變得加劇。
筆者認為,隨著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好,我們這一代畢業(yè)生應有更多的勇氣和底氣去做自己。在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要常常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處于青春與成人的“陣痛期”,多數(shù)人會在困境中喪失自主權,但生活允許我們“逃開一下”、允許犯錯。在一次次的自我審視、自我試驗、自我否定與自我認同中重塑自我,與生活博弈,何嘗不是一種勇敢?
條條大路通羅馬,面對人生的選擇題,跳出選項框定,跳出情緒束縛,我們會找到最終答案。讓選擇不再受到束縛,無關社會篩選、無關長輩要求、無關同輩壓力,我們要學會獨自面對人生的選擇題,跳出單一視野和固化思維,探索自己的“異次元”。
人生之中會遇到無數(shù)的選擇題,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棄考不是終點,恰是一個重塑目標的契機。不盲從、不逃避、遵從內(nèi)心選擇,為自己的勇氣鼓掌。
為考研者鼓勁體現(xiàn)人文關懷
陳向歡(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2021級本科生)
考研前夕選擇放棄,屬實可惜。然而,如果在考生“臨門一腳”的關鍵階段,高校能多給考生一些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無疑讓人心生溫暖,更有信心。
考研難,難在這是一場對學生時間管理、自律能力和意志力的綜合考驗。越來越多的人一頭扎進考研的浪潮中,競爭者眾,選拔標準也不知不覺中“水漲船高”。考研的復習周期比較長,復習強度也比較大。相比高考而言,考研人的孤獨感會更加強烈。日復一日,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是許多考研者的常態(tài)生活。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有的考生很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甚至萌生棄考的想法。
然而,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溫暖的畫面。臨近考試,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為該校考研學子送去了“考研加油福袋”和加油明信片。福袋里有蘋果、梨、橙子等水果,象征著“平平安安”“橙心如意”。福袋雖小,這一貼心舉動卻讓備考學子倍感溫暖,在“拉了一波好感”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考研不僅僅是學生個體的單打獨斗,若學校給予支持,更體現(xiàn)出高校的人文關懷與教育溫度。
不只是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國內(nèi)眾多高校近兩年也紛紛選擇送“考研大禮包”溫暖學子,折射出學校的育人理念。特別是在疫情之下,學校表達對考研學子的關心和慰問,采取送福袋、愛心餐、走訪慰問等各種措施助力考研“最后一程”,體現(xiàn)出暖心的情意與細微的責任,值得點贊。
其實,除了送“考研福袋”這樣的溫暖之舉,高校還可以在其他方面給考研學生以支持。考研不僅考驗著考生的專業(yè)能力,更是一場全面的信息戰(zhàn)??忌獙W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從擇校、初試復試,再到調(diào)劑錄取,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高校能在送溫暖之外,給學生更為全面的技術支持和指導,無疑會助力考生早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3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