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初,學校學生處安排了一個“班容班貌”檢查評比活動,我想以此為契機,動員學生美化綠化教室,營造一個舒心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于是,我向班長建議:先在班委內部發(fā)動倡議,希望班干部能帶頭將自家盆栽拿到教室來養(yǎng)護。我還特別強調,盆栽不是捐贈給班級,可以隨時搬回家。班長向班干部提出倡議后,我又向全班發(fā)出倡議。
恰逢周末,我想學生有時間好好準備。周一清晨上班路上,我一邊騎車一邊遐想:講臺旁、窗臺邊、書架上都放滿了綠色盆栽,有蘆薈,有吊蘭,有文竹,有滴水觀音,有茉莉花……我似乎還聞到了綠植的清香。到了學校,停好車子,從車庫到教室,我是一路小跑過去的,結果我的心涼透了:教室里一點兒都沒有改變,我遍尋教室的每個角落,一盆都沒有!
我感到很失望,一時認為學生難以理解我的苦心,班干部也缺乏班級榮譽感。夜晚,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我還是想到了學生的種種難處:農村家庭特意養(yǎng)護綠植的不多,大部分學生不住在鎮(zhèn)上,叫他們到哪里去弄?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更親近電子產品,他們或許難以理解我的建議……更何況,我建議學生帶,我自己帶了嗎?我頓悟!
第二天,我把從老家山上挖來養(yǎng)了十多年的一盆蘭草帶到了教室,語文課上(筆者擔任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我先介紹這盆蘭草的歷史,詳細描述了它是如何從浙南麗水山溝溝來到錢塘江畔的,再給學生講解蘭草的習性和特點,他們聽得津津有味,這可是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我發(fā)現(xiàn),抓住契機換一個思路,可以洞開另外一片天。
在我的帶動下,第二天朱淼熠把自家的一盆凹葉景天帶到了教室。那天語文課上,我從“凹”字的筆順講到“凹葉景天”的功效:清熱解毒,利尿,平肝,治痢疾、瘡毒、跌打損傷等癥;我們浙江民間還用它來治療肝炎;如果不小心燙傷,采摘幾片凹葉景天的葉子揉碎敷上,效果蠻好……下課了,那盆凹葉景天前圍滿了學生,他們對這盆神奇的植物產生了濃厚興趣。
后來,李碧蔚帶來一盆觀音蓮,我們知道了這既是一種有毒的觀葉植物又是解毒的良藥,可以用來治療毒蛇咬傷;張惠明帶來一盆白鶴芋,我們發(fā)現(xiàn)它的花兒酷似鶴翹首,亭亭玉立,潔白無瑕,像白鶴一樣楚楚動人;陳璐帶來一盆植物,我們一時不能判斷它到底是散尾葵還是袖珍椰子,后來陳璐去花圃師傅那里求證,我們因此知道了兩者的區(qū)別……每一盆綠色植物都是一篇精彩的課文,實際上它們比課文還要精彩,因為它們是鮮活的,接地氣的,有靈氣的!
回過來想一想,倡議遭到學生漠視后,我只埋怨學生實在是過于武斷,為了抓住機會更好地了解學生,我做了問卷調查,才了解到事情背后的真相:
我家那唯一的盆栽,很丑陋,而且是種在一個大大的泡沫箱里。(學生朱青清)
我是騎自行車上學的,我怕盆栽會被車子震壞。(學生洪燚楠)
怕帶來的不好看,被同學笑話。(學生邵程楊)
…………
看了學生的反饋,我感到萬分慚愧。就像一場考試完了,試卷發(fā)下來,教師滔滔不絕地站在講臺上念著口頭禪“我講過了,你們怎么又做錯了呢”。我們做教師的,常常忽視了背后的真相,有時候學生答對題目,也未必說明他們真的搞懂了,就像積極響應教師號召的學生也未必就是熱愛植物親近自然一樣。教育不是“1+1=2”,每一種現(xiàn)象和問題的背后,可能都隱藏著珍貴的教育契機和資源。出現(xiàn)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武斷和另一種漠視。
后來,課間休息時,學生陳靈杰神秘兮兮地問我:“潛老師,我可不可以帶一些菜苗,種到教室的花盆里?”我茅塞頓開,田地里的菜蔬,給它們換一個環(huán)境,不就成了動人的風景嗎?大蒜、生姜、小蔥、芥菜、青菜、紅薯、土豆、辣椒、茄子、西紅柿、綠豆、西瓜……不都可以入盆嗎?甚至路邊的野草,不也可以成為教室里美麗的點綴嗎?親愛的老師,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光臨我們班,看到青菜蘿卜長在教室里,你可千萬別驚訝!有時換一個思路,我們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每一節(jié)語文課或班會課,我都會抽出一點兒時間給學生講講有關植物的一些常識,或者欣賞有關植物的文章和圖片,或者介紹有關植物的書籍,從《一味魚腥草》《藍瓦松》《人生當如雪里蕻》《人要有一點植物性》《草木篇》到汪曾祺的《人間草木》、阿來的《草木的理想國》、汪勁武的《植物的識別》、盧梭的《植物學通信》、邁克爾·波倫的《植物的欲望》、克萊爾和查爾斯的《筆記大自然》、梭羅的《瓦爾登湖》和《種子的信仰》……
同時,我也記下了孩子們的心聲:
沒想到身邊那些不起眼的植物竟然都是中草藥!現(xiàn)在放學回家,我對路邊的花花草草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覺得它們都是“小精靈”。(學生王依濤)
原來除了網絡游戲和QQ聊天,這個世界還有這么多可人的植物,還有這么一塊我們從未涉足的神奇領域!(學生莫飛燕)
以前,我有點兒看不起種地的人,現(xiàn)在我覺得他們很幸福,我也想做一個農夫。(學生徐曉波)
我覺得應該給教室的每一株植物建一個檔案,包括它們的名字、種類、習性和成長過程等。(學生施泉炳)
教室里有了植物,感覺很舒心,似乎能感受到生命在律動。(學生熊佩佩)
…………
“偽教育”與“真教育”,有時候只在一念之差。如果當時我強制學生每人帶一個盆栽來美化綠化教室,一夜之間,教室就可以變成花草的世界,目的是達到了,可是孩子的心靈家園呢?
也許他們心靈的田地反而被硬化了。與此相反,我們如果能夠潛移默化地引領孩子們與自然親近,同花草樹木交朋友,孩子們就會慢慢地擁有一顆柔軟的“植物心”,懂得向上進取,學會理解包容。
我想,教育活動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體驗完整的過程,最終擁有一盞盞能點亮他們人生的燈。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義蓬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9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