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推進“大思政課”實踐教學
秋風乍起,北京的銀杏接力換裝,900公里外的四川省宜賓市,蜀南竹海仍郁郁蒼蒼。告別宜賓已有三個月,李卓伊的思緒不時飛回那里。這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22級本科生,正把今年暑期赴宜賓參與思政實踐課程的收獲整理成文,在總結和反思中繼續(xù)加深對當地基層治理現實的理解。和李卓伊一樣,近年來,參與思政實踐課程的經歷已成為北大政管學院每屆大一學生難忘的人生記憶。
北京大學在政治學、公共管理學領域已深耕120余年,服務國家社會發(fā)展需求,始終是一代代政治學人的初心與使命。學院是我國高校建立的第一所政府管理學院,以“政府管理”命名,不僅體現了學科發(fā)展方向,也強化了培養(yǎng)服務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善治之才”的育人目標。聚焦這一目標,學院不斷創(chuàng)新育人路徑,探索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新方式,以思政實踐教育為抓手,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在實地調研中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
行走基層刷新固有認知
“原來政策不是制定好后就一成不變的。它需要不斷地被實踐檢驗、不斷地優(yōu)化?!毙凶咭速e,李卓伊發(fā)現,面對同樣的國家土地政策,不同村落會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進行個性化的落實。而落實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會被提煉凝結成意見建議,供政策制定者參考。這種從政策到實踐再到政策的循環(huán)模式,刷新了她的認知。
“基于生活經驗,學生對中國基層的情況有著慣常的理解,而他們的進步恰恰體現在對這種慣常理解的反思上?!痹诒贝笳軐W院助理教授、宜賓實踐團指導教師羅祎楠看來,讓學生在實地調研中發(fā)現現實世界與固有認知的不同,產生理解中國基層治理現實的不竭動力,“以思為正”,正是思政實踐課程的價值所在。
為了引導學生刷新認知、發(fā)現不同,今年暑期,北大政管學院集合全體大一學生,組成了5個不同主題、各具特色的實踐團隊,分赴內蒙古和林格爾、四川宜賓、廣東肇慶、河北灤平和福建福州開展思政實踐。學生們深入鄉(xiāng)村、企業(yè)參觀調研,對基層管理者進行訪談,并就調研、訪談中出現的新名詞、新疑問查閱資料,在“行動”和“認識”的辯證互動里,收獲了許多理論課堂無法給予的經驗。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是學院主責建設的一級學科,作為社會科學學科,它們所研究的理論與社會實踐關聯度非常高。本科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理論知識,急需一次親身體驗現實政治、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的機會?!北贝笳軐W院黨委書記李海燕表示,“目前,5個實踐團已整理了50余萬字的田野調查資料集。我們希望這一次篤行,能讓抽象的‘基層’‘治理’等概念,在學生心中有形狀、有溫度?!?/p>
教師引領避免走馬觀花
如何避免思政實踐課程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在課程設計上,北大政管學院特別注重發(fā)揮教師的全程引領作用。
實踐團出發(fā)前一個月,學院副院長嚴潔邀請了北大元培學院、社會學系的相關教師,與政管學院教師一道討論如何開展好行前培訓。教師們?yōu)榇笠粚W生開設多場講座,普及田野調查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
帶著教師們發(fā)放的“工具包”,實踐團滿懷信心地出發(fā),但真正到了基層,學生們還是被撲面而來的碎片化信息繞得暈頭轉向。這時候,隨隊指導教師的作用開始發(fā)揮出來。
羅祎楠主張用政治學、社會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來解釋當代中國的發(fā)展現實。調研伊始,他鼓勵學生們發(fā)揚傅斯年“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精神,盡己所能記錄一切話語、文字和圖片,擴充感性認識。在每晚如約而至的調研述評會上,面對白天收集到的資料,他帶領學生們抽絲剝繭,挖掘龐雜信息背后的本質,提出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問題,凝練理性認識。
例如,圍繞土地再流轉問題對村干部進行訪談時,學生很容易把訪談視為個人之間的交流。羅祎楠則會不斷追問:為什么不同的村干部會對土地再流轉過程有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純粹是個人感受嗎,是坐在屋子里單純的情感表達嗎?“我希望學生能從社會整體的角度看待個人對社會的感受,看到中國正在發(fā)生的改革實踐對每個個體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說。
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課堂上抽象的理論概念和知識脈絡開始與每天的所見所聞交織起來,學生們慢慢理解了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視野中的現實世界是如何運轉的,并從單純記錄答案轉向積極提出問題。
“我們之前對‘思政’二字有刻板印象,覺得‘思政’就是思政課。”李卓伊說。而當真正走進基層,聆聽當地發(fā)展變化的故事,被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觸動,實踐團成員發(fā)現,原來“思政”很大——堅定“天下為公,報國為懷”的理想是“思政”,在實踐中重新理解理論、建立對社會的判斷是“思政”,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理性分析社會現狀、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思政”。
鼓勵實踐培養(yǎng)棟梁之材
為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北京大學鼓勵各院系與地方、企業(yè)合作建立思政實踐基地,并定期對基地情況開展綜合考核。在此背景下,2019年以來,北大政管學院先后創(chuàng)建了18個思政實踐基地,把思政實踐課程作為本科生的必修課,連續(xù)4年組織本科生前往基地開展實踐調研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內心感受時代脈搏。
學院將思政實踐基地與校友、院友工作相結合,組織學生與已在當地工作的師兄師姐溝通座談,以師兄師姐的一線工作經歷,激勵學生的責任擔當。學院還與四川宜賓等實踐基地建立起崗位實習機制,不少學生參與思政實踐課程后,第二年又回到當地,以實習生身份進行崗位見習。
此外,學院建立健全本科生“學術+實踐”雙導師制度,創(chuàng)新設立“八七政治學獎學金·社會實踐獎”等實踐配套獎學金,引導學生知行合一。近年來,學院累計組織540余人次參與寒暑假社會實踐和課題調研,在實踐中深化了學生對專業(yè)的理解和認同。
“下一步,學院將從本科教學大綱著手開展教學模式改革,重點推進融合暑期思政實踐與日常社會實踐的課程思政模式,培養(yǎng)一批懂‘善治’理論、有家國情懷、能夠深刻理解中國現實社會的棟梁之材?!北贝笳軐W院院長燕繼榮說。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10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