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讓自己長出力量》 王木春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多年來,有個問題時常在我腦中徘徊:需要怎樣的精神特質,才能持續(xù)多年且樂此不疲地進行教育敘事寫作?讀到福建省特級教師王木春《教育,讓自己長出力量》一書,頗有守得云開見月明之感。換言之,在這本書的寫作中,王木春做出了親近可學的示范。
教育,要心懷真誠
真誠是為人之品質,與之對應的文本特質則是真實。真實,乃教育敘事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出發(fā)點。寫真實的自己、真實的學生、真實的事件、真實的校園,乃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的整個真實的世界。
真誠乃發(fā)自內心,故自然而然要面對自我。王木春的筆下,有過去的自我,亦有當下的自我。從小學到中學,王木春一直是“差生”,高中補習一年才考上大學。后來,他成為老師,那個曾經作為“差生”的自己卻并未被忘卻,而是牢牢駐扎在心中,如攜帶一生的行囊。行囊不一定會成為負擔,并未阻止他前行,而是讓他有了一份對所謂“差生”或“后進生”的體貼,以及更加長遠的期待與更加多元的評價。
“教育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多少解題能力,也不是培養(yǎng)多少學生上北大、清華,而是關注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細節(jié),比如回答老師問題時,要昂首挺胸,目視前方,聲音洪亮,亮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管它正確與否,也不管在什么場合?!闭嬲\還在于寫出自我之外眼中所見、心中所感、腦中所思,把學生在校園里的表現(xiàn),學生對他說過的話、給他寫來的信,學生畢業(yè)后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言語、性情,以及畢業(yè)前后差別巨大的變化皆照實寫出。這是源于教育現(xiàn)場的第一手記錄,是記錄也是寫作。這種寫作無須講究任何技巧,最重要的是寫下教育生涯中值得不斷回味的瞬間,寫下即留痕、即永恒。
誠如王木春所言,一個個瞬間即與一個個細節(jié)有關。
基于教育現(xiàn)場的教育敘事寫作,如果少了細節(jié),其可信度與感染力肯定大打折扣:他想要給予參與打架的阿翔勒令退學時的強硬態(tài)度;女生在書信中講述在北京時與地壇及《我與地壇》有關的交集;女兒放學回家后講述平平無奇的最后一節(jié)課時的失落……細細想來,這些細節(jié)都是教育日常中的尋常小事,但若一味棄它們而去,又何嘗不是巨大的損失?
教育,要心懷敬畏
懷有敬畏,是王木春做出的又一個示范。敬畏源于平等觀,他視學生為一個與他等同的生命體、一個正在成長的生命體、一個擁有美好未來的生命體、一個隨時向外傳遞各種情感的生命體。既然如此,對待學生不能不慎重。學生的每一次傾訴,他都盡可能給予回應;對學生說一番話、回復學生來信、請學生吃飯、贈學生書籍,皆需三思而后行。敬畏還是一種尊敬,即看重與學生相關的點點滴滴。即便是瑣碎之事,在王木春眼里也是分量很重的,是對學生未來影響深遠的。
在水產加工廠上班的林告訴王老師,春節(jié)和村里人圍坐看電視劇,在眾人不解“孫文”為何人時,他脫口而出:“孫文就是孫中山嘛!”隨著情節(jié)推進,大伙也明白孫文就是孫中山,不由得一起鼓掌?!巴趵蠋?,我沒有給你丟臉!”這是林說出的一句話,分量極重。這么件光彩之事,確乎給了他笑容與成就感。想當年,林上學時經常遲到缺課,最終也沒考上大學。這樣一個專程趕到學校告訴老師這件事的學生,該作何評價?在許多高中生眼中,這個問題的解答根本不算什么,可是林卻看得極重,這是否與他極少被人夸贊有關?這樣的學生只能被簡單定義為“后進生”嗎?
因為敬畏,在王木春眼中所有學生都有同等分量、同樣重量。成績與表現(xiàn),固然與學生的日常行為有關,卻不會成為他把學生進行等次分別的理由。學生成績高、表現(xiàn)好,固然可以讓他歡喜或幸福,倘若反之,卻也不會讓他對學生差別對待。反過來,他們“教”給王木春的,則常常被他一字一句寫下,鐫刻成生命中歷久彌新的場景。
被他寫入文章的所有學生,都是王木春感恩的對象。曾經,他們都是他課堂上的學生,他們的成長有賴于王老師的傳道授業(yè);而今,他們的一言一語、一顰一笑常能給王木春以觸動或啟發(fā),如此說來,他們何嘗不是王老師的“老師”?這些特殊的“老師”不約而同地、常常地、悄悄地推動他向前走、向上走。
以學生為核心的校園點滴,都是寫作的富礦。從校園向外延伸,同行或前輩的教育故事和教學經驗,同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資源。這是王木春深知的,也是他一直在實踐的。多年孜孜不倦的寫作,何嘗不是敬畏不泯的體現(xiàn)呢?
教育,要心懷理想
既然從事推動學生改變、期待其未來成長的教育事業(yè),教師自身豈有停滯不前、不思進取之理?古往今來,但凡成就一番事業(yè)者,都是心懷理想之人。現(xiàn)狀再好,他們也從不滿足,他們明白,現(xiàn)狀只是當下的某個狀態(tài),如果不繼續(xù)前行,這樣的好轉瞬即逝。未來的越發(fā)美好,需要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
因為擁抱著理想,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不能停滯的。一名教師的成長之路就是不斷用理想過濾麻木、淘洗倦怠的進階之旅。理想是他孤獨行走原始森林時的伙伴,是他暗夜里行船時的燈塔,是冷雨蕭瑟冷風凄涼時的溫暖之源。因為理想的存在,才能越發(fā)勇毅前行。那么,如何讓理想之火把時刻點燃,從不熄滅?
最需要提到的一種品質是自律。唯有自律,才能收獲自信與自由。對王木春來講,自律之最顯著特征,莫過于甘之如飴、從未停歇的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是散文,是詩,每個字詞都流淌著濃郁的情感,讀過這本書后不久,他慢慢從瑣碎中發(fā)現(xiàn)真實的教育,它是職業(yè),更是事業(yè)?!拔腋艺f,沒有閱讀的喚醒,我的教育生活也許就一直處于從教最初那十年的狀態(tài),封閉、匆忙、疲憊、焦慮,內心混沌無光,卻又有些自以為是。是書籍把我?guī)蛄诉h方,教會我如何去理解學生,理解自己,理解世界。”這是極為重要的總結陳詞,是對書籍的總結,更是對自我精神世界的總結。對他而言,閱讀是逐漸達至理想邊緣,與理想越來越近的一條道路。
理想如果可輕易達到,那就不能稱之為理想;如果付出多少心血與努力,都見不到一絲曙光,理想就只能是幻想。王木春在書中談到了自己的理想:不要片面追求高考升學率或考上名校之學生多寡,而要更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不要功利心太強,應該給學生靈性的施展留一片天空;給教師適當?shù)拈e暇,讓他們因此更加從容、淡定,更懂得生命的真諦與教育的本真;校園里不僅有全新的建筑與設備,還要留存沉淀著歷史厚度的建筑或物件;語文課不僅有試卷和考點,還要有因遇見美好瞬間而收獲感動的許多點滴;教師心懷真誠與敬畏,擁抱教育的理想——這些畫面,不也正是本書所追求的嗎?
?。ㄗ髡邌挝幌蹈=ㄊ』莅哺呒壷袑W)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6日 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