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在書店中看到《學哲學的孩子更聰明》這本書時,或許會帶著這樣的疑惑翻閱它:“哲學這么高深,我尚且弄不明白,怎么會有寫給孩子們的哲學?”在大部分非哲學專業(yè)的成人的印象中,哲學要么高高在上,晦澀難懂;要么就是死板的格言教條,對現(xiàn)實毫無助益。這樣的誤解,往往是因為人們混淆了哲學研究和哲學素養(yǎng)。前者是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研究工作,后者卻是普通人可以習得的,且意義非凡。關于哲學的定義,多說無益,哲學的旨趣在于徹底的追問與反思。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說過:“未經(jīng)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泵總€人都會反思,但程度上卻有很大的差異,這在于反思的方法。哲學不僅是反思,而且是反思的反思。在大的理論框架下進行懷疑、反思、追問,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物有了新的面貌,很多問題不再那么讓人困惑。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甄別哪些信息或知識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除了炫酷的外表毫無意義可言,這對我們來說難道不是至關重要的嗎?我們的孩子處于更加復雜的世界之中,遇到的問題也更具有挑戰(zhàn)性,他們面對的信息只會更多。
《學哲學的孩子更聰明》為孩子們提供了嘗試進行哲學追問的機會,它是一本成熟的“兒童哲學”學習用書,內(nèi)容十分有趣,帶領孩子們在游戲中完成哲學探究。它被應用于英國多所幼兒園和小學,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哲學素養(yǎng)。它在英國、美國 、澳大利亞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都十分暢銷。它由貝里斯·高特及其夫人莫拉格·高特合作完成。貝里斯·高特是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哲學教授,圣安德魯斯大學是除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以外英國第三古老的大學,英國的威廉王子就畢業(yè)于此。貝里斯·高特的夫人在英國從事兒童教育工作數(shù)十年。這些既能保障本書內(nèi)容的專業(yè)性,又能兼顧本書教育方法的針對性。本書提出的哲學探究方法操作性強。每一章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和實施哲學探究的具體步驟,即使是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可以輕易上手。書中的探究設計十分靈活,可以有不同的替代版本,引導啟發(fā)作用很大。一旦教師或者父母掌握了這種探究方法和步驟,可以隨意變換誘導物或者哲學問題。對于孩子們來說,書中的哲學探究極具吸引力,每個探究給出了可以幫助他們迅速投入進去的誘導物。這些誘導物大都是故事,針對性很強,探究過程更像是做游戲,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作為一名中國高校的哲學專業(yè)教師,我常常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面臨很多問題,這也使我更加確信學習哲學的重要性。我們中國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有著明確的目標,甚至過于明確,各個階段分別是:上好的幼兒園、好的小學、好的中學,考上名牌大學……根據(jù)這些目標,我們?yōu)楹⒆觽冎朴喠嗽敿毜挠媱?,任何無益于這些目標的事情常常被排除在外。但是,我們往往忘記了即使這些目標順利實現(xiàn),人生也并非從此一帆風順,他們還有很多麻煩和困難要面對,還有漫長的人生道路在等著他們。當“幸?!边@個目標過于抽象的時候,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如何處理各種復雜的情況,以及如何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價值才是至關重要的!而這與一個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我、如何與世界和平相處密切相關。其實,哲學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看待問題與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哲學素養(yǎng)的提高,并不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專業(yè)的哲學知識,也不需要閱讀許多專業(yè)的哲學書籍,而是需要一定的哲學思維訓練和問題感的培養(yǎng)。兒童期正是培養(yǎng)哲學素養(yǎng)的黃金時期。
且不說這些大道理,就學生們在學習方面遇到的困難而言,學習哲學也是十分必要的。我面對的學生既有哲學專業(yè)的,也有非哲學專業(yè)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面臨的困惑大多源于他們從小形成的思維方式。到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哲學系跟隨高特教授訪學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第二,不善于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第三,總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有唯一且正確的答案。這三方面的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而且對他們以后的工作乃至人生都將產(chǎn)生負面影響。
首先,學生們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的主要體現(xiàn)是:寫作和演講的時候,思路不清晰,空話廢話較多,抓不住主次。中國的孩子雖然從小比歐美國家的孩子接受了更艱深的數(shù)學訓練,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卻這么差,這是令人吃驚的。究其原因,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需要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不是靠數(shù)學學習來發(fā)展的,當然也不需要專門學習邏輯學,而是需要較為正規(guī)的哲學思維訓練。就像高特教授在本書中所說,哲學包括兩個方面:問題和方法。在接觸并試著解決基本哲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訓練批判性的思維方法,才是學習哲學的關鍵所在。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兒童,甚至是幼兒,完全可以進行這種初級的哲學訓練。這種哲學訓練最基本的一點是:如果表達看法,就需要提出好的理由來論證;如果反駁他人的觀點,就需要提出反駁的論據(jù)或是反例。這對他們一生的思維方式都將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其次,與英國大學課堂的對比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不善于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中國的大學課堂,甚至是研究生課堂,與中學課堂差不多,大部分還是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們在課上和課下都很少提問;即使是組織討論,也多流于形式,學生們無法真正地投入進去,爭論問題,論證觀點。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們從小就沒有形成提問和討論的習慣,接受的是灌輸式教育,習慣牢記唯一正確的答案,以應付考試;另一方面,他們也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辯論?!秾W哲學的孩子更聰明》一書將幫助孩子們從小學會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
最后,我們的學生總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有唯一且正確的答案。這看似無關緊要,卻危害極大。具有這種思維模式的學生往往學習努力、成績較好,但當他們走上社會以后,卻常難以適應社會,取得較高的成就。這一點從關于歷年高考狀元后來所取得成就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中就可以看出來。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期間,曾經(jīng)給一門為本科生開設的哲學類全校選修課當助教,當時任教的老師對我說,最難教的就是“狀元”,他們總是問:“老師,你講了這么多,哪個哲學家是對的?我應該背下來的是什么?”他們認為所有問題都應該有唯一且正確的答案,這不僅會導致他們的思維僵化,難以接受新的觀點和知識,也不利于日常生活中問題的處理,以后在所從業(yè)的領域也難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所以,孩子們十分有必要從小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同時養(yǎng)成尊重他人、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學習哲學的功效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哲學看似無用,但對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卻不可或缺。舉例來說,我所任教的哲學系,歷來在報考的時候都很不受歡迎,極少有第一志愿考生。但是,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哲學學習和訓練以后,我們的畢業(yè)生(包括研究生)就業(yè)率并不低,甚至還占據(jù)優(yōu)勢,2013年一度排到全校第二名。他們的就業(yè)面很廣,雖然很多畢業(yè)生從事與哲學專業(yè)無關的職業(yè),但不能不說哲學專業(yè)的學習對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促進,為其在新的領域施展才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讓我們的孩子們來嘗試進行哲學探究吧,或許您也會覺得這十分有趣!
《學哲學的孩子更聰明--兒童哲學啟蒙實踐指南》
貝里斯·高特、莫拉格·高特著,劉笑非譯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