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建黨百年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歷程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作者:沈桂萍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雜志

    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始終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和奮斗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重要途徑,面向全社會成員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進一步在全國各地展開。探究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對于深化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做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意義重大。

    黨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以積極培養(yǎng)各族同胞共同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為目的,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黨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逐步向制度化、體系化、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通過持之以恒的宣傳教育和社會創(chuàng)建活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深入人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日益鞏固。

    民族大團結是社會主義事業(yè)必勝的基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致力于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建設事業(yè)。團結爭取少數民族同胞共同致力于這項偉業(yè)始終伴隨著百年奮斗歷程。長征時期,中國共產黨和各部紅軍發(fā)布指示、訓令和標語、口號、對聯等,宣傳民族平等團結,爭取各族同胞共同投身革命。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號召“團結各民族為一體,共同對付日寇”。毛澤東同志在1939年發(fā)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中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結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為后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打下了理論基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各族同胞浴血奮戰(zhàn),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同胞高舉民族大團結的偉大旗幟,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fā)展,攜手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壯麗史詩。

    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強調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要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看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前提和保證。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國家的統(tǒng)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yè)必定勝利的根本保證。20世紀90年代,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鄧小平同志強調,穩(wěn)定壓倒一切。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同志指出:“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yè)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秉h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提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盁o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證”。這些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在黨和人民事業(yè)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取得的重大進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下發(fā)多個涉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文件,全面系統(tǒng)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比如,1987年,國家教委印發(fā)《關于在各級學校注意進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通知》。1992年,國家教委、國家民委聯合下發(fā)《關于加強民族教育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1994年,中共中央印發(f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1999年,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通知》。2002年,國務院下發(fā)《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等。這些文件有的是專門部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有的是明確要求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融入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之中。

    2004年,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在中小學進一步大力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小學低年級“中華大家庭”、小學高年級“民族常識”、初中“民族政策常識”等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列入地方課程。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對民族團結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民族團結教育要“進學校、進教材、進課堂”。

    2008年—2009年,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等接連印發(fā)了《關于在中小學切實抓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通知》《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全國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部署視頻會議紀要》《關于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通知》等多個文件,出版了多種民族語言的《民族團結教育通俗讀本》,持續(xù)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并對民族團結教育的指導思想、課程性質、基本原則、目標任務、主要內容、途徑方法、師資培養(yǎng)等內容作了詳細說明,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緊緊圍繞活動主題,抓住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重要環(huán)節(jié),把教育活動開展到每一個班級、覆蓋到每一個學生。

    自2009年起,中央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要求“把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起來,創(chuàng)新方式載體,推動進機關、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鄉(xiāng)鎮(zhèn)、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場所”等。與此同時,各地各部門也全面部署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

    總之,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各民族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我們要樹立“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意識。

    深化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大踏步走上繁榮富強的新征程。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部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作為基礎性事業(yè)抓緊抓好”“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在2019年召開的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統(tǒng)領各項工作。2019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這些講話精神和文件部署,明確了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以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為主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共識、凝聚力量。

    新時代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向各族同胞講清楚“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講述各族同胞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的歲月,講述各族同胞相互依存、榮辱與共、命運相連,結合成統(tǒng)一而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講述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同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生動故事。把愛國主義根植各族兒女內心深處,不斷增進各族同胞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新時代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為各民族同胞聚聚聊聊、說說唱唱、來來往往創(chuàng)造社會條件,努力推動各民族同胞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使各民族同胞做得了和睦鄰居,交得成知心朋友,結得成美滿姻緣,推動各族同胞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新時代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講述各民族共創(chuàng)共享共傳中華文化,共同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故事。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說到底就是共識教育和認同教育。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區(qū)文化在數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逐步交融而成的有機文化整體。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認同,是對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堅守;是對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熱愛與堅守;是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愛和堅守;是對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熱愛和堅守;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的認同和堅守。因此,一方面,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要堅持從娃娃抓起,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讓互聯網發(fā)揮增量作用,使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另一方面,增強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當代主要體現為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和“五個認同”,歸根結底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國精神激發(fā)中國力量,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建設繁榮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是新時代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yè)的組織保證。要構建起黨委統(tǒng)一領導、各級民族工作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主動參與、各族群眾共建共享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格局,確保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各項工作部署落地見效。

    (作者沈桂萍,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tǒng)戰(zhàn)理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21年第7-8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中文字幕高清无码18勿进,免费老熟妇牲交大全视频中文,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