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dāng)前

    移開大山般的偏見

    發(fā)布時間:2019-11-17 作者:梅舒紅 劉亞誠 張永英 來源:中國教育報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來,大受好評。故事始于一顆混元珠,元始天尊將其提煉成靈珠和魔丸,但被申公豹調(diào)包。本應(yīng)是靈珠轉(zhuǎn)世的哪吒成了混世魔王,而靈珠則投胎成了龍?zhí)影奖?。魔丸轉(zhuǎn)世的小哪吒一出生就不受人待見,他努力想要化解百姓對他的偏見,可換來的仍是他們的避之唯恐不及。哪吒不禁怒吼:“他們把我當(dāng)妖怪,我就當(dāng)妖怪給他們看!”幸得哪吒有對其關(guān)愛有加又引導(dǎo)有方的父母。父親李靖更是一次次告訴他:“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蹦倪覆耪暳俗约旱男哪?,力挽狂瀾拯救了整個陳塘關(guān)。影片中,有一個主題貫穿始終,就是“偏見”。正如影片人物申公豹所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迸c其說是“魔丸”讓哪吒成了魔,不如說是人們的偏見令他成魔。

    電影講的道理完全可以運用到幼兒教育中。幼兒生來是什么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人不能被偏見左右,讓幼兒成為“偏見”中的人。

    對幼兒的偏見無處不在

    偏見指對某個人或團體所持的一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態(tài)度,是人們脫離客觀事實建立起來的對人和事物的消極認識與態(tài)度。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對幼兒的偏見總以各種難以察覺的方式悄悄侵蝕著他們幼小的心靈。

    偏見一:觀念替代——“你一張嘴,我就知道你要說什么”。幼兒拿起水壺想要幫媽媽澆花,便被認為要“搞破壞”;幼兒抱住爸爸的腿,被呵斥為“不懂事”;幼兒被迫去并不感興趣的興趣班,缺乏積極性,便被責(zé)罵“不好好學(xué)習(xí)”……生活中,諸如此類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一方面,這體現(xiàn)了父母對幼兒的了解,但另一方面,這也是父母對幼兒的偏見。父母確實用心良苦,但若總以自己的觀念代替幼兒的想法,往往容易誤解幼兒。

    偏見二:貼標(biāo)簽——“你就是什么都做不好”。許多父母可能同樣要面對像哪吒這樣的“小魔童”:他們似乎頑劣不堪,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時間久了,父母表情逐漸失控、耐心消磨殆盡,以致后來無論他們做什么,父母都會做出判斷:“他就是不聽話”“改不了的”……這樣的偏見無異于給幼兒貼上了標(biāo)簽,幼兒無論怎樣努力也撕不掉,索性自暴自棄。

    偏見三:缺乏信任——“你太小了”。在多數(shù)人眼里,幼兒無論在身體還是心靈上都是弱小、無能的。在這樣的偏見下,成人無形中剝奪了幼兒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機會:不讓幼兒自己吃飯、穿衣,不放心幼兒在集體中生活,不相信幼兒能自己完成任務(wù)……父母越是大包大攬,幼兒越是慣性依賴,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處于偏見中的父母,總以“有色眼鏡”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絞盡腦汁想要“糾錯”,卻總是不得要領(lǐng),越來越筋疲力盡。而在偏見中長大的幼兒,自尊和自信不斷被挫傷,逐漸習(xí)慣自我貶低、自我否認,要么以暴制暴抵抗偏見,要么意志消沉自暴自棄。

    偏見能被消除嗎?當(dāng)然是可以的。成人能做的就是不要一開始就判定幼兒的行為是“惡”的,而抹殺了他向善的可能。事實上,成人一些很小的行為,便可以撬動大山般的偏見。

    中止單方面判斷

    當(dāng)你看到孩子正站在椅子上踮起腳尖,拿著剪刀去剪高高的盆栽葉子時,你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

    大多家長會下意識地想:“天吶!他又準(zhǔn)備搗什么亂呢?”緊接著就是大聲呵斥并上前制止:“你又在干什么呢?趕緊下來!”但幼兒可能只是好奇盆栽頂端的葉子長什么樣,或是在玩“園丁修剪樹葉”的假裝游戲。而家長先入為主的想法,不僅打壓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讓父母失去了走進幼兒內(nèi)心的機會。

    因此,消除偏見首先就要中止單方面判斷,放下先入為主的想法,避免用成人視角揣測幼兒行為。

    學(xué)會共情與接納

    中止單方面判斷后,還要經(jīng)常細心觀察幼兒,并與幼兒共情。杜威提出,成年人只有通過對兒童的興趣不斷予以同情的觀察,進入兒童的生活,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共情觀察,是進入幼兒內(nèi)心世界、讀懂幼兒的鑰匙。這里的共情觀察是指父母應(yīng)站在幼兒的立場去看他在做什么,他正在對什么產(chǎn)生興趣,并在情感上接納幼兒,讓幼兒感受到被理解、被關(guān)注。

    那具體應(yīng)怎么做呢?

    首先,要用觀察幼兒代替判斷幼兒。不是你覺得他在做什么,而要看一看問一問“他在做什么”。其次,學(xué)著接納幼兒的情感。對于幼兒流露的消極情緒,不要急于詢問、否定和壓制。一個擁抱、微笑,一句“沒關(guān)系”“我想你現(xiàn)在一定很難過”,就能讓幼兒體會到理解、體諒,這樣幼兒才愿意袒露心聲。再其次,試圖站在幼兒的視角,思考其行為背后的原因。下一次,再看見幼兒“搗亂”時,不妨克制住心頭的怒火和腦海中的猜測,思考一下“孩子,你正在遭遇什么呢”而非脫口而出:“你又在干什么呢!”這看似只是一句話的改變,卻意味著我們正在懸置偏見,開始了解幼兒在做什么、想什么。

    變“揭短”為“取長”

    當(dāng)家長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并試圖懸置偏見時,就向幼兒又走近了一步。帶有偏見的父母往往關(guān)注幼兒的消極行為,而忽視幼兒的閃光點。當(dāng)幼兒不小心做“錯事”時,家長常說“你看看你,啥都做不好”。這一句想當(dāng)然的“口頭禪”,可能就抵消了幼兒全部的閃光點。

    懸置偏見需要家長轉(zhuǎn)換視角,從“揭短”到“取長”。家長應(yīng)基于發(fā)現(xiàn)幼兒長處的視角,嘗試用“我注意到”等語句將積極行為反饋給幼兒,如“打翻水杯沒有關(guān)系,我注意到你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你拿抹布將水擦干凈了”。“取長”視角不僅可以讓家長增強自身的教育能力,還可以讓幼兒建構(gòu)積極的自我認知。

    懸置偏見還需要家長開啟開放式對話,但這種對話絕不是“你是不是在做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發(fā)生了什么”“如果……會怎么樣”。后者比前者更開放,幼兒可以表達更多的想法。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教育科學(xué)學(xué)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17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biāo)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中文字幕高清无码18勿进,免费老熟妇牲交大全视频中文,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