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漢字與中國人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作者:胡赳赳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特別策劃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初版于1901年,被譽為“百年語文第一書”。2013年由我發(fā)掘修復,經(jīng)由合作出版社呈于公眾,初心僅為令其重見天日,未料竟掀起一陣“字課圖說熱”,且歷久不衰。

    經(jīng)典的復活與召喚

    此間,我婉拒了多家出版社聘我策劃新版本的意圖。委實來說,良莠不齊的出版質(zhì)量、功利夾雜的出版心態(tài)、隨波逐流的出版環(huán)境,讓我只想作壁上觀,加之發(fā)愿已了,因此并未心動。然而,對于“字課圖說”我依然有想法未了,只是久埋在心底,靜待機緣。修復的版本雖堪稱面目“清晰”,但遠未至“精良”,此之為一憾;假若沒有相關的導讀,書雖佳制,亦必會被束之高閣,此之為二憾。另外,經(jīng)典的再現(xiàn)能否與時代相匹配,讓讀者感到耳目一新,也就是能否實現(xiàn)古典的現(xiàn)代化?這對出版者的要求相當高,因為一味地復古是刻舟求劍,將古典的精神融于現(xiàn)代感的設計之中,使古典能一并前行,才是古典的煥新。此之為心頭一冀。

    我這“二憾一冀”也快有五六年了。其間與學者余世存、出版人余玲反復討論,確立主線,制訂路線,更是得到了幾位有才華的編輯人和設計師的全力襄助,此事乃成。

    這便是奉獻給讀者的這套《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精講復刻版》:它確乎是迄今為止最為精良的一個修復版本,三年來,幾位編輯人和修圖師以此為志業(yè),方有這樣的成果;它確乎是不僅有導讀,而且將導讀延展為兩本書的精講。這也是我和余世存先生的首次通力合作,因而有了《漢字百講》和《中國字說》的出現(xiàn),這兩本書補充了現(xiàn)有語文教育的某些不足,至于是否有“濟弊”之功,則要交給大眾檢閱了。這套書的設計,確乎是將經(jīng)典進行“復刻”,既葆有經(jīng)典的神髓,又有設計的美感,我們不能簡單將其理解為“新中式”,恰恰相反,這是經(jīng)典在個體身上的復活和生發(fā)。

    因此,復刻版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是借由各方人士的力量,才得以具足面世。他們心系于一個偉大的道統(tǒng),這個道統(tǒng)是文字的道統(tǒng)——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的文化傳承、我們的偉大復興,都逃不脫中國文字這個基礎能源。

    守著中國文字這個巨大礦藏,披沙瀝金者,絕無“乞討”的可能和必要。這便是中國文字給予當代人的信心。

    對《中國字說》和《漢字百講》,有必要多說兩句。作為“字課圖說”配套的“精講”,起初,我和世存只是想撰輯一個薄薄的冊子,予以少年兒郎們進階的扶助。因此,從“字課圖說”中拈了一百個最常見的漢字,進行解析和探討,于是有了《漢字百講》。又感慨于當今知文字訓詁者不多,遂又有對中國文字學基本常識的討論,于是有了《中國字說》。這些文字學的基本常識可謂是“學校不教、父母未學”。我們與文字之間的根源性關聯(lián),越發(fā)地淡漠了、退化了。這未免讓人想起沙漠和綠洲的象征,假如我們多一些灌溉,便多幾個讀書種子的悟入,其中也必然有圣賢出現(xiàn)的可能。一俟圣人出,便又能蔭庇后世,文化流長、精神傳續(xù)則是必然。

    沒有漢字,就沒有中國

    如果沒有漢字,也就沒有中國。“中國”不僅是個地理和歷史概念,更是個文化概念。歷史百代更替,中國千秋未亡。夏、商、周的文字,現(xiàn)在還處在斷代考古的過程中;春秋戰(zhàn)國的六國文字,形成了古文學;秦代李斯一統(tǒng)文字為小篆,氣象為之一統(tǒng),是為今文學;漢隸由吏官文書所創(chuàng),加快書寫的同時也使文字由圓形變?yōu)榉綁K字,氣象又為之一變;此后行草真楷,紙帛書簡,書藝和文藝,皆長盛而不衰,遂有古今一體的蔚為大觀之象。

    中國文字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確立了中國人的基本范式,確立了人格、文化和書道的合一。我們當下面臨的任務集中在幾個議題上:一、簡體字的功過問題;二、傳統(tǒng)割裂的問題;三、文化粗鄙的問題;四、文化自信培養(yǎng)的問題;五、道統(tǒng)傳承的問題;六、常識缺乏的問題;七、文化觀念解釋權(quán)被壟斷的問題。這些問題,長期積累而來,因此急不得。一點一滴來做,必然功不唐捐。

    “功不唐捐”是胡適的口頭語,而胡適也是由“字課圖說”發(fā)蒙,可以說是該書迄今為止最大的受益人之一。這個復刻版,假若胡適能看到,也會點頭稱善的吧。

    不懂中國文字及由之承載的文化,是沒有臉面稱自己為中國人的。因此,“從漢字入手,學做中國人”是這套書的緣起。有些人想,“我就是中國人,還用得著學做中國人嗎?”我想說的是,你離那個理想中的中國人還很遠,諸多先賢大德,一輩子都在學做中國人。

    (作者系作家、“澄蒙”發(fā)掘者)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27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中文字幕高清无码18勿进,免费老熟妇牲交大全视频中文,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