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加減”中跑出成長加速度

    發(fā)布時間:2022-05-06 作者:鄭美玲 來源:中國教育報

    從教24年來,我對“教學相長”的“教”的理解,讀音從四聲到一聲(“教”讀四聲,強調指導、訓誨;“教”讀一聲,表示傳授知識與技能)。我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教和學都讓我成長,讓我與學生共同成長進步。

        打磨課堂+提煉沉淀=塑造風格

    回首教學初期,我最樸素的想法就是成為學生喜歡的教師,希望學生通過喜歡我這位教師繼而喜歡上我教的這門課程——“我即語文”。

    模仿是主調,借鑒是良方。當時的我聽到優(yōu)秀教師的觀摩課,回來馬上細嚼慢咽;看到雜志上的好課例,趕緊在自己的課堂上實驗;甚至外出參會聽到幾句理念,也能擠出“營養(yǎng)”來。

    年輕教師有一個共性弱點,那就是備課時輕視對文本的研讀而將重心全部放在教學設計上——重視怎么教,卻忽視教什么;關注教學設計上有什么亮點,而不去深度思考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記得一次地市教研員來聽課,當教研員指出我在課堂上講得過多之后,我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年輕教師上課的通病——恨不得把所有都告訴學生。正是因為缺少對文本的研讀、對學情的了解、對知識體系的全面梳理,才會導致教學缺乏取舍、無法確立準確的教學目標。

    青年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備課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形式化,要明確教什么、為什么教,認真研讀文本,一點點板毛病。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打磨課堂、提煉沉淀,從而塑造風格。

        問題意識-慣性思維=深入研究

    2002年,面對當時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我主動申請上市級公開觀摩課。在《生命生命》一課的課堂上,我創(chuàng)新性地讓學生自主選取語句賞析,四人為一小組合作探究問題。之后,我代表地市參加了河南省優(yōu)質課大賽,在市教研員給我磨課的過程中,我逐漸懂得,課堂不是單純要讓學生喜歡,更要教會學生與文本對話,從文中讀出作者、讀出自己。

    多年的從教經歷,能積累教學經驗,但同時也容易讓人產生慣性思維。青年教師如何避免慣性思維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對策就是不斷反思,不斷開拓邊界。上公開課、參加賽課,其實就是在反復“照鏡子”,要逐漸從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教學過程要做到“四清”,即板塊讓環(huán)節(jié)清晰(詩意不隨意)、活動讓學習清楚(真實不老實)、線索讓設計清新(簡約不簡單)、亮點讓思考清醒(輕巧不輕淺)。同時,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三做”“三別做”:做有心人別做空心人,考慮怎么教,更要考慮學生怎么學;做設計師別做搬運工,考慮怎么新,更要考慮緊扣素養(yǎng)點;做觀課者別做授課者,考慮怎么上,更要考慮怎么更有效。

    堅持不斷地探索和深入研究才能避免陷入教學瓶頸期。2018年我開始接觸審辨式思維,探索以學生活動為載體,以語言學用為抓手,以審辨思維為支架,以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深度學習為目的的教學實踐。思維訓練是課堂優(yōu)質教學的必經之路。語文教師應注重在學用語言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審辨性思維,指導學生思辨性閱讀,嘗試寫作教學序列化和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專項研究與實踐。

        樸素教學+工匠精神=拔節(jié)成長

    教書二十余載,我時常問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究竟該站在哪里?

    第一,教師要站在教材之上。教師應對教材有加工整合的意識。如:比較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見的閱讀方法。比較閱讀課,應把內容或寫法相近或相對的一組文章放在一起對比著進行閱讀,結合兩文的共同點或不同點,根據(jù)課標要求設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其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借此開闊眼界、活躍思想,使認識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別,把握特點,提高鑒賞力。

    第二,教師要站在學生學習的起點上。有針對性的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學。學生學習的起點就是課堂教學的起點,是教師據(jù)以進行課堂講解的出發(fā)點,包括知識起點和學生起點,也是學科體系的邏輯起點和學生實際掌握情況的現(xiàn)實起點。邏輯起點是指按照教材學習的進度,學生應該具有的知識基礎;現(xiàn)實起點即學生學習這些新內容必須借助的知識準備和經驗積累情況。教師應在兩者之間構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據(jù)此調高或調低教學起點。

    第三,教師要站在學生的心中。教師要深入學生的心靈,找到學生心靈和課程內容在這節(jié)課的契合點。比如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整個內容都與探險、英雄有關,教師在教學時,如何準確把握學生與該單元課程的情感共鳴點?學生對英雄的崇拜不言而喻。對英雄的態(tài)度與情感,就成了學生的興趣觸發(fā)點。英雄值不值得被崇敬?英雄的價值到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我們應該從英雄身上獲取哪些人生的智慧,從而成就我們自己的卓越人生?這就是學生和課程內容、教材選文在這一單元的契合點。

    第四,教師要站在學生活動中。很多青年教師不注重設計教學活動,認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隨機性往往會導致課堂低效率。為了增強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應把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視為同樣重要的兩大塊主要內容。師生的活動應該互相配合,共同走向相同的教學目標。教師不能為活動而活動,活動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推進學生的發(fā)展。

    第五,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身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身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充分了解學生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當討論沒有必要進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終止討論;在討論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支支招,或者點評一下活動的情況,引導學生反思,讓討論深入下去。教師既要不干擾學生的互動,也要為自己留下充分的智慧空間,讓學生做風景,自己做背景。

    教師應實實在在回歸教育本源,踐行樸素教學理念。教師要用工匠精神對待每一節(jié)課,精益求精,努力做到“三實”。

    努力做到問題真實深邃。要避免偽問題偽對話(沒有探究價值、沒有激發(fā)思辨),提出突破表層感覺的真問題,對學生的初始感知有所觸動有所沖擊;要避免文本表面滑行,提出進入深層思考的問題。

    努力做到研讀扎實深刻。要避免搜現(xiàn)成課件和案例而喪失對教材原始狀態(tài)的解讀,研讀必須讀出自己的真見解;要避免局限于對字句段的賞析而喪失對全文寫作技巧的語理分析解讀,研讀必須讀清、讀透作者的思路。

    努力做到教學踏實有效。每次上課前后,我都要問自己三個問題:我要帶學生去哪里?我如何帶學生到那里?我是否已帶學生到達那里?每次備課時,我也不斷提醒自己做到三個側重:要側重高階思維訓練,避免不能探底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側重學生整體訓練,避免僅有個別學生參與和碎問碎答;要側重學用語言活動,避免識記教學,從而實現(xiàn)圍繞理解的教學。

    《中國教育報》2022年05月06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ellautomat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中文字幕高清无码18勿进,免费老熟妇牲交大全视频中文,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